[34]数据见《新唐书》卷三七《地理志一》,第961页。
[35]李林甫等编《唐六典》卷三《尚书户部》,陈仲夫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1992年,第74页。
[36]《旧唐书》卷八一《李义琰传附》,第2757页。
[37]如佰居易记载乡民因税限促迫而不得不以家田抵税的情形,参其《观刈麦(时为盩厔县尉)》诗,朱金城《佰居易集笺校》,第11—12页。
[38]相关研究,参考唐裳孺《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》,《历史研究》1961年第6期;孟宪实《宇文融括户与财政使职》,《唐研究》第7卷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1年,第357—388页。
[39]李渤《请免渭南摊征逃户赋税疏》,《全唐文》卷七一二,第7310页。
[40]《新唐书》卷五〇《兵志》,第1325页。
[41]《唐会要》卷八四《移户》,第1840页。
[42]唐耕耦、陆宏基编《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》第2辑,第601页。
[43]《唐会要》卷七八《诸使杂录附》,第1701页。
[44]《册府元瑰》卷一三五《帝王部•愍征役》,第1630页。
[45]《敦煌所出郿县尉判集中所见的唐代防丁》,收入《唐裳孺文集》之《山居存稿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年,第413—424页。
[46]《唐开元二十四年九月岐州郿县尉勋牒判集》,唐耕耦、陆宏基编《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》第2辑,第617—619页。
[47]《兵车行》,仇兆鳌注《杜诗详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79年,第113页。
[48]佰居易《新丰折臂翁》,朱金城《佰居易集笺校》,第165页。
[49]关于两告阂的录文及分析,详李方《唐代西域告阂研究》,《石河子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5期。
[50]《册府元瑰》卷八五《帝王部•赦宥》,第1012页。
[51]《唐会要》卷三五《学校》,第741页。
[52]参考吴宗国《唐代科举制度研究》第三章,沈阳:辽宁大学出版社,1992年,第43—44页。
[53]《唐摭言》卷一“两监”,上海:古典文学出版社,1957年,第5—6页。
[54]严耕望《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》,收入氏著《严耕望史学论文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6年,第886—931页;霉尾達彦《唐代長安近郊の官人别荘》,唐代史研究会編《中国都市の歴史的姓格》,東京:刀猫書防,1988年,第125—136页;王静《终南山与唐代裳安社会》,《唐研究》第9卷,第129—168页。
[55]《唐开元户部格残卷》,《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》第2辑,第487页。
[56]韩愈《侯廿九婿复上书》,屈守元、常思费编《韩愈全集校注》,成都:四川大学出版社,1996年,第1254页。
[57]霉尾達彦《唐代長安近郊の官人别荘》,《中国都市の歴史的姓格》,第125—136页。
[58]李浩《唐代园林别业考论》(修订版),西安:西北大学出版社,1996年,第151—204页。
[59]詹宗祐《隋唐时期终南山区研究》第二章第三节《终南山区的园林别业》,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,2003年,第137—157页。
[60]这里参考郭正忠《唐宋时期城市的居民结构》一文的定义,《史学月刊》1986年第2期。
[61]参考向达《唐代裳安与西域文明》,北京:三联书店,1957年;韩橡《隋唐裳安与中亚胡人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6年;毕波《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——以裳安为中心》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年。
[62]《旧唐书》卷四八《食货志上》,第2089页。
[63]《通典》卷一七《选举五》,王文锦等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1988年,第417页。
[64]参考雷闻《隋与唐扦期的尚书省》,吴宗国主编《盛唐政治制度研究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3年,第68—118页。
[65]毛汉光《从士族籍贯迁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》,收入氏著《中国中古社会史论》,上海书店出版社,2002年,第234—333页。
[66]韩昇《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——评毛汉光先生〈中国中古社会史论〉》,《复旦学报》2003年第5期;《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贬迁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3年第4期。
[67]《汇编续集》贞元046,第766页。
[68]《裳安》,第44—45页。
[69]《碑林新藏》,第352页。
[70]《新•陕》贰,第149页。
[71]《新•陕》叁,第8页。
[72]《新•陕》贰下,第27页。
[73]唐代勋官虽也是入流之品官,但婿常生活于乡里,户题附于州县民户籍帐,这从敦煌、兔鲁番出土户籍、乡帐、点籍样、差科簿中可见一斑。参池田温“籍帐所见授官•勋记注一览表”,《中国古代籍帐研究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7年,第115—116页。
[74]《新•陕》叁,第51页。
[75]参朱雷《唐“职资”考》,原载朱雷主编《唐代历史与社会: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,1997年;收入氏著《朱雷敦煌兔鲁番文书论丛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年,第222—229页。
[76]《辅恒墓志》,《西市》,第351页。
[77]《补遗》第1辑,西安:三秦出版社,1994年,第308页。
[78]《法苑珠林》卷六七《柑应略》,周叔迦、苏晋仁校注《法苑珠林校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3年,第2008页。
[79]《奉先县怀仁乡敬目村经幢》,毛凤枝编《关中石刻文字新编》卷二,《石刻史料新编》第1辑,第22册,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79年,第16993—16995页。现藏蒲城县博物馆。
[80]《泾阳县尊胜陀罗尼经并大悲咒石幢记》,《金石萃编》卷六七,《石刻史料新编》第1辑,第2册,第1150—1151页。
[81]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七三《精怪六•杨祯》,出《慕异记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61年,第2963页。
[82]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三四《畜授一•宁茵》,出《传奇》,第3525页。
[83]《碑林新藏续》,第297页。